201049上午900-1200,在武汉理工大学教四楼1202教室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召开了“空中交通安全风险耦合机理及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”阶段性成果交流会。参加会议的有罗帆老师、朱新艳老师、程琦老师,博士生刘堂卿、杨智,硕士生王慰、黄蓉蓉、李映雪、袁珍珍、葛志鸿、刘春香、黄彬、卢悦和史常云。会议由罗老师主持,黄蓉蓉记录。

首先,刘堂卿介绍了“空中交通安全风险耦合机理分析”。他以Reason模型为基础介绍了相关延伸理论,包括Reason模型的贡献及缺陷、修正后的Reason模型、人为因素SHELL模型,以及班组失误过程、风险传导机理、风险耦合机理等,并在上一次交流会成果的基础上,绘出空中交通安全风险耦合机理模型的示意图。

其次,王慰结合自己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,以“空中交通安全风险耦合模型研究”为题进行汇报,介绍研究的目的与意义,针对空中交通安全风险耦合模型的耦合效果图,以强耦合为例分析了耦合的机理,重点介绍了耦合度评价模型,包括耦合度指标体系、功效函数、耦合度函数等,最后以实例进行分析。

接着,黄蓉蓉结合空中交通管制通信风险主题,介绍了“陆空通信用语标准化及通信过程分析”,包括航管模拟机训练中管制员用语的标准化、民航无线电英语通话的主体特征,以及管制员与飞行员在ATC通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——复听与复诵环节,对通信风险产生的原因、错误的种类及防范对策进行了介绍。

然后,李映雪介绍了“空中交通管制班组行为风险分析”,在阐明研究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,介绍了所查找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资料,分析了空管班组行为的可靠性及失误通道,探讨了提高班组可靠性的措施,以及空中交通管制团队人误的分类及形成原因。

研一同学也对近期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。葛志鸿针对空管安全风险因素中的设备运行因素进行分析,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。刘春香介绍了空管安全风险耦合过程中人、机、环、管等因素之间的耦合,并从航空公司、机场、空管等几大主体分析耦合过程。黄彬主要介绍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,包括人、机、环、管四个方面的预警指标,以及在部门指标基础上构建的综合指标体系。卢悦针对航空安全文化的建设进行了分析,包括航空安全文化的概念、内容、功能、制约因素和模式,探讨了加强航空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。史常云介绍了所申报的研究生创新课题“空中交通管制员职业倦怠研究”的相关内容,从立项依据、国内外研究现状、项目创新点、预期研究成果及计划安排等方面进行展示。

研究生汇报期间,罗帆、朱新艳、程琦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了一些疑问,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指正,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。汇报完毕后,程琦老师对阶段性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点评,给予了肯定和鼓励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工作室

201049

 

   

 

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交流会
  
Copyright © 2005-2006   professor luo's studio.